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书香外文·经典阅读”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读书分享会

华南师大外文学院 党团学工作服务中心 2024-05-02


2020年11月4日19:00,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书香外文·经典阅读”启动仪式暨第一期线下读书会在文科楼832举行。


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读外国文学名著,体会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提升文学文化素养,帮助同学们在中外优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启动“书香外文·经典阅读”活动。每期活动由学院文学教学团队教师推荐书目和指导阅读,学生线上在易班平台提交读书心得或参加线下读书分享会。


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学院院长谷红丽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彦敏老师,学院青年英才苏琳博士、吕薇博士以及各年级辅导员老师。




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学院院长谷红丽教授为“书香外文·经典阅读”系列活动致辞。谷院长认为:读书可以给一个人净心灵,明方向。在现下喧嚣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而我们通过阅读,能够增长见识,感受于身,内化于行。作为外文学子,读外国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世界,提升文学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外语阅读和写作水平,在这些原版书籍中,了解外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增强对人性、人生、社会的理解,充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可以从比较文学和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去品味外国文学名著,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谷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坚持阅读,共同感受阅读的曼妙与魅力,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铸成长。




读书分享会



书籍简介


本次活动的主题书籍——《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讲述一位黑人小姑娘佩科拉对象征着白皮肤的“蓝眼睛”的渴求,就黑人在实现肉身自由平等后如何实现自我灵魂救赎这一命题,提出了深沉的诘问。


作者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美国黑人女作家,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她的评价是:“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




同学分享


四位同学就《最蓝的眼睛》分享了她们的看法和心得。


1

2019级翻译班的黄子萱以“我们为何要阅读经典”为题,介绍了经典文学的五大特征,并结合本书的阅读分享了她关于为何要阅读经典的理解,分别是欣赏文学艺术,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生活以及学会思考。



2

2020级英师七班的黄靖栩就黑人女性面对的两重压迫: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分享了她的阅读心得。她概括了书中主要角色的人物关系,并引用了莎士比亚的经典语录: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来点出这本书的主旨。最后她就黑人女性面对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3

2019级英师四班的李沁雯为我们介绍了《The Bluest Eye》的行文角度和整体结构,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此书的主要内容。她为此书中的黑人女性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以及悲惨遭遇感到难过与同情。



4

2020级翻译一班的谢晓迪结合书中精彩的语言表达,总结了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写人记事的方法,如善用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句型句式,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谷院长点评


谷院长分别对四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富有见地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态度,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指明了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抽奖环节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还设置了抽奖环节

幸运儿们获得了丰富的奖品




自由分享


在激动人心的抽奖活动后,参加活动的同学自由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对书中主旨、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探讨,在谷院长的点评指导中对这本著作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读书分享会中

各位同学在交流中碰撞

在碰撞中生慧 受益良多

书香外文 经典阅读 精彩不断

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再见




读书分享会合影




点击获取第二期活动信息



文字来源:党团学采编部 谢元晟

图片来源:党团学摄影部

图文编辑:党团学采编部 袁晓岚

审核:方晓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